close

 

『香洋』,意為廣闊的稻香,是關廟地區於明鄭時期的舊稱,先民於此地墾荒灌概廣大的稻田,而形成聚落,又稱『香洋民社』。

 

大時代的演變下,如今的關廟早已發展出另一番農業榮景,聞名全台的關廟新三寶:『鳳梨』、『竹筍』、『關廟麵』,透過便利的運輸,美味毫無保留的傳達至台灣每一個角落。『i憩頭』這次的『香洋X三寶小旅行』就要帶大家探訪關廟美味的源頭,深入農村生態教室,小旅行也持續朝著第三塊拼圖邁進,一起出發吧!

 

【Q彈的毅力,合進的堅持】

 

   
 

純日光曝曬的鹹香口感,是關廟麵最大的特色,就像廣告中繁複費力的製程,對於品質的堅持才能造就絕佳的Q彈麵條。我們有幸來到了『合進製麵廠』,是的!就是這支保力達廣告的拍攝地,今天我們就要按照廣告中的製麵流程,親手製作關廟麵。

 

製麵廠第三代老闆楊大哥,在體驗之前先帶大家基本認識了製麵廠的運作流程,讓我們初步了解關於關廟麵的小常識。

 

『麵條誕生』:和麵、成型、封包、醒麵

IMG_4503.JPG  

 

楊大哥毫不藏私的介紹麵廠裡最重要的一環_製麵機,楊大哥說,由於量產的需求,傳統人工和麵無法及時生產,產品的品質也容易良莠不齊,因此現在所有的麵廠都會使用這種生產線製麵的方式,從和麵到壓製成型一次完成。成型後的麵片再捲成滾筒狀,封包起來,等待10~15分鐘的醒麵時間。

 

IMG_4614.JPG  

 

合進麵條的獨家特色是使用一般製作包子饅頭的高筋麵粉,這也是麵條彈牙的祕訣之一!楊大哥說,關廟麵是相當靠天吃飯的一種產業,和麵時的溼度也會影響麵團的乾溼品質,因此要維持一定的標準需要相當的專業經驗。

 

IMG_4520.JPG  

*摸摸麵團,是不是足夠濕潤

 

『麵條變身』:切割與折型

麵條發麵完成後,會將麵條送到製麵室後方的大廠房,進行切割與人工折型包裝。廠房內有幾位厲害的媽媽們正快速的將折好的麵條放排放在竹篩中。疊放如許多小山的竹篩,有些花花綠綠的部份,其實是媽媽們用花布一塊一塊的補上損壞的地方,實踐了勤儉的惜物美德。

 

IMG_4538.JPG  

*切麵後,需要以人力迅速折麵

 

而快速折麵也是我們第一站的挑戰,首先,需精準將麵條從中心點抓起,扭轉,翻折。

 

IMG_4623.JPG  

*等待著麵條出來

 

IMG_4625.JPG  

*YA~抓到麵條了!

 

不過畢竟麵廠媽媽工作幾十年了,這種高超的技巧不是我們這些門外漢可以立刻領悟的,標準應該是平整的麵塊,卻被我們折成了一跎跎的小山。

 

IMG_4629.JPG  

*折麵畢竟是一門大學問^^"

 

『麵條定裝』:曬乾、包裝

天然日光曝曬是關廟麵好吃的必備條件,也再一次證明了關廟麵是種靠天吃飯的產業。折好的關廟麵必須在兩小時內放置陽光下,否則會變得乾硬,日光能夠曬乾麵條的水分,打包後才不容易因潮濕發霉。曝曬的過程中,每過1~1.5個小時就需翻面一次,確保能夠均勻的乾燥。約兩天後,就可完成進入最後的包裝程序了。

 

IMG_4562.JPG  

*小朋友興高采烈的將折好的麵推到曬麵場

 

IMG_4585.JPG  

*需要相當技術的翻麵體驗

 

IMG_4596.JPG  

*壯觀的關廟白寶石

 

在等待翻麵的同時,主辦單位準備了透明袋子與彩色筆,讓大家自由彩繪專屬的關廟麵包裝,可以帶回獨特的手工伴手禮。

 

IMG_4580.JPG IMG_4581.JPG  

 

結束前,麵廠的媽媽舉辦了一個小小的放送活動,只要能不利用磅秤,準確裝滿一袋2.5台斤,就可免費將關廟麵帶回家。

 

IMG_4604.JPG  

 

 

嗊哩曙光,照耀新光】

原名嗊哩(讀法為“槓林”)的新光社區,可以說是關廟地區社區發展的一道曙光,社區居民發揮團結精神,在極有限資源下,創建出一個多元的觀光遊憩環境。這一次的活動由社區發展協會的吳大哥為我們導覽,只有一個下午的時間,卻能帶回豐富的農村樂。

 

就地取材乘裝新鮮的風味『長竹宴』

 

IMG_4631.JPG  

 

小旅行的吃食從未讓人失望過,這一次的午餐『長竹宴』更是驚歎連連。乘裝飯菜的竹容器以及碗筷,是以整根竹子切割製作,天然環保可重複使用,竹子的天然香氣讓食物更多了清新滋味。食材也是取自當地,就像閃亮常說的,新鮮就是最好的調味!特別是當地產的竹筍,清甜爽口,炎熱的夏日相當的消暑唷~

 

IMG_4637.JPG  

*竹子乘裝著竹筍料理

 

吳大哥也特別提到,想吃到清甜細緻的竹筍有個很重要的祕訣,必須依靠農民在清晨時分上山採摘,因為太陽出來後才採摘的竹筍,口感會變的苦澀粗糙。

 

國寶級阿嬤『竹編技藝教學』

IMG_4644.JPG  

 

午飯後,社區特別安排了一位國寶級的阿嬤進行竹編技藝的教學,在機械化量產後的年代,傳統手工逐漸式微,阿嬤是這項技藝僅存的傳承達人之一。

用一根根的長薄竹片編成涼扇和小羊,過程中,要維持形狀位置的正確,阿嬤還需不時的協助大家矯正,以免做出來的扇子會變成奇怪的形狀。

 

IMG_4664.JPG  

*竹編成品

 

早期家電不發達的年代,竹扇可是消暑必備,透過特別的編法將竹片緊密交織,成型後就能夠搧出涼涼的風,不浪費的『一竹多用』是從前農家的節能智慧。

 

 

新光人的驕傲『鹽水溪溯溪』

『鹽水溪』只是地名,水一點都不鹹唷~

吳大哥說,從前的『鹽水溪』髒亂淤積產生不少生態問題,但經過居民合力重整,讓現在『鹽水溪』的水質變的乾淨清澈,還有小魚小蝦,溪洲生態正慢慢的復原,相當適合夏日溯溪活動。

 

IMG_4668.jpg

*溯溪前需走下陡坡階梯

 

IMG_4682.JPG  

*小朋友的樂園

 

IMG_4702.JPG  

*現在的溪水是不是非常清澈呢?

 

小路蜿蜒,轉角的小智慧『嗊哩農村風景』

在城市的巷弄裡,或許常常覺得迷失,又或者常被層層高樓壓得喘不過氣。但在農村的小徑中,卻處處充滿了生活的智慧,走一遭總有許多驚喜的收穫,重新發覺生活的純樸美好。

吳大哥帶我們走進居民生活的中心,介紹每一磚每一瓦的後的生活小故事。

 

『彩繪村的故事』

其實新光社區的出名,一開始也是搭上了彩繪列車,村莊中的民宅彩繪吸引了許多遊客前來拍照,但吳大哥說,原先彩繪的用意,其實是因為當地房舍多為『土角厝』,時間久了容易生長青苔,會吸引小黑蚊停留。

就在當地一位素人畫家彩繪了第一面牆之後,意外發現該區的小黑蚊明顯減少了,因而開始了整個北寮區域的彩繪。因此,新光社區的彩繪最大的用意是防止小黑蚊,當地人發現,彩繪的牆面能驅蚊可能有兩個原因:一、彩繪顏料可阻斷青苔的生長,小黑蚊無法棲息。二、彩繪後顏色鮮艷,小黑蚊則是喜歡陰暗潮濕之地。

 

IMG_4762.JPG IMG_4808.JPG  

 

『最後的牛棚』

IMG_4767.JPG IMG_4768.jpg  

 

新光社區內有關廟最後一頭牛所居住的牛棚,在送牛退休離開後,新光人仍保留了這座牛棚。最後的一頭牛,也代表著產業結構的改變,時代的句點。

 

『四代共存的修復工法』

新光社區的『土角厝』至今已過四代,許多的民厝見證了歷經四代的家族痕跡。吳大哥說,時代在變,建築工法也因此而不同,所以現在的古厝,會同實有各時期的修復痕跡。

IMG_4777.JPG  

 

以上圖為例,古厝整門主體是不鑲磚的正統『土角厝』,右邊是後來搭蓋的『磚房』,屋頂則是『鐵皮』,再加上部份的『水泥修補』,各時代的建築元素就這樣同時顯現再古厝上了。

 

吳大哥也提到了,新光居民其實內心共有一苦,那就是居民全是『有厝無地』,整個新光社區的土地都歸屬同一個地主,但地主並未將土地傳承就離世了,因此土地所有權至今都無人能持有。

 

 

黃寶石的堅持『有機鳳梨田』

吳大哥帶我們走了一段很長的路,才來到郊外較無人煙的鳳梨田。因為講求有機種植,加上鳳梨需要充足的陽光,因此鳳梨田多選在離房舍較遠處。

 
IMG_4819.JPG IMG_4820.JPG
 
如何栽種出有名的關廟鳳梨,首先關廟鳳梨的品種多為陸軍山的金鑽17號,而要種出甜度高的鳳梨,有一個訣竅,就是要適時幫鳳梨戴帽子!
 
IMG_4840.JPG  
*戴帽子的鳳梨
 

是的!鳳梨成長需要陽光,但為了延長生長期,讓甜份不因生長過快而流失,就需要依賴農民種植的經驗,挑選已長到一定程度的鳳梨戴上帽子。

費心照顧的鳳梨品質,加上一年半收成一次,早已使當地的鳳梨供不應求。

 

 

『新光采風』

 

IMG_4851.JPG

*竹子望高樓

 

IMG_4856.JPG

*多功能的竹林生態

 

IMG_4879.JPG

*彩繪村的推手_素人畫家

 

 

 

 

IMG_4883.JPG

*就地取材修補房屋

 

IMG_4888.JPG  

*社區阿嬤的手工竹編器具,便宜又實用

 

行程的最後,我們回到了『嗊哩小舖』_新光社區的農特產咖啡廳,吳大哥說,會經營這樣的社區觀光,除了發展社區,最重要的是回饋給弱勢居民。由於農村人口老化,村中有些獨居老人需要經濟上的協助,因此這樣的經營收入,大多作為照顧弱勢之用。

 

IMG_4732.jpg  

 

旅程結束時,也拿到了第三塊小旅行拼圖杯墊,之前的旅程一直沒有感覺拼圖的重要,隨著逐漸增加的試遊經驗,小旅行拼圖似乎以成為旅行回憶見證,相當期待自己能夠堅持到最後拼起屬於自己的私房旅行版圖。

 

IMG_4476.JPG

 

因為覺得『i憩頭』物超所值的太超過,忍不住想工商服務一下!

詳細報名問題可上『i憩頭』粉絲團詢問唷~(不要找我,我只負責玩呀!)

 

關廟小旅行海報-01.jpg  

 

 

 
 

《指導單位》經濟部

 

《主辦單位》經濟部中小企業處

 

《協辦單位》臺南市政府經濟發展局

 

《承辦單位》工業技術研究院、地平線文化事業(股)有限公司

 

《宣傳專頁》i憩頭。漫步府城、放肆台南

 
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澳氣十足。布萊兒 的頭像
    澳氣十足。布萊兒

    【30行,不行】Blair's Travel Living Diary

    澳氣十足。布萊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